1. 首页>>故事思维

商品效用:泛滥美国的亚洲鲤鱼

啊,我们先来看这么一张图啊,起什么名字好呢?

图片.png

丰收的喜悦吗?不对,它真正的名字啊,是叫这堆垃圾应该怎么办?怎么办呢?无害化处理吧,就是我扔到垃圾箱里都觉得污染环境。我还得花钱把它无害化了,为什么呢?这分明是鱼呀,这是胖头鱼呀,旺顺阁的鱼头泡饼啊,舌尖上的中国啊,鱼头越大越好吃啊,怎么能是垃圾呢?

想象一下,一幅画面映入眼帘,标题初拟“丰收的喜悦”,实则却是一场关于“这堆‘垃圾’的归宿”的沉思。在这片看似废弃物堆积的场景中,隐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——那竟是令中国食客垂涎欲滴的胖头鱼,鱼头泡饼的灵魂食材,舌尖上的中国不可或缺的美味象征。然而,换个时空,同样的鱼儿,在美国却沦为了令人头疼的“活垃圾”,其价值的天壤之别,引人深思。

故事的转折点,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,一场因工业发展遗留下的生态危机。为了修复被富营养化污染的内陆水域,亚洲鲤鱼被作为生态救星引入,却不料它们成为了另一场生态灾难的始作俑者。在美国人眼中,这些鱼类因其繁多种类而难以区分,更因土腥味和多刺而难以入食,最终被遗弃为无用之物。与此同时,亚洲鲤鱼凭借其惊人的繁殖力和适应能力,在美国水域肆意生长,不仅威胁到本土鱼类的生存,还因其强大的跳跃能力成为了航道上的安全隐患,让人哭笑不得。

这一幕幕荒诞而真实的情节,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相对性和文化的巨大影响力。商品本身,如胖头鱼,不过是物质形态的载体,其真正价值在于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实用价值。在中国,鱼头因文化习俗而成为美味佳肴,承载着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;而在美国,同样的鱼却因文化差异和烹饪习惯的不同,被视为无用之物,甚至需要花费巨资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
这不禁让我们反思,当我们面对任何商品或服务时,是否应超越其表面形态,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市场需求?效用,而非商品本身,才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。正如那些堆积如山的皮鞋,若不能找到适合的市场,便只能是资源的浪费与负担;而一旦找到了适合的舞台,它们便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。

因此,在故事思维的引领下,我们应学会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去审视世界,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象,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以效用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估一切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把握住真正的价值所在,创造出更多有益于社会与人类的商品与服务。

本文由鑫磊同学授权发布于故事思维,未经许可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angxinlei.cn/story/65.html

题图来自网络或者自制,基于CC0协议。
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鑫磊同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588888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